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新闻动态
中国发展研究院举办2020乡立方乡村振兴论坛暨乡村人居环境治理新技术研讨会
日期:2020-09-14    文章来源:本站    阅读次数:4669    [关闭]


2020年9月14日,由中国发展研究院、浙江省现代农业促进会主办,中国发展研究院农业农村品牌战略研究中心等单位承办的2020乡立方乡村振兴论坛暨乡村人居环境治理新技术研讨会在浙江省杭州市举行。中国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社会经济调查研究中心主任、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城镇化促进会副主席王彤博士代表主办方致辞并作题为《乡村兴则国家旺》的主题演讲。


王彤院长在演讲中指出,在国内外新的发展形势下,农业与农村的发展构成了我国国民经济内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畅通农村经济循环、振兴乡村特色产业,是我们下一步要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我国内循环战略成败的关键。2020年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之年,也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本次论坛举办的目的正是站在全新起点上探索乡村振兴的新模式和新方法,交流分享乡村振兴的前沿趋势、策略方法、技术工具等。

王彤院长认为,从“脱贫攻坚”走向“乡村振兴”,当务之急重在做到“三好”:
 
首先,是做好衔接。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在2020年实现脱贫攻坚战目标之后,国家对“三农”工作的支持力度应该进一步加大,要建立政府涉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并将长期以来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扶贫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逐步扩大和延伸到支持乡村振兴上来。要通过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不断完善体制机制、法律制度和政策体系,推动形成农民稳定增收、农业持续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的长效机制。

其次,是抓好产业。在新形势下,产业发展必须走科学化、集约化、市场化、品牌化道路。脱贫攻坚,重点在帮扶贫困农民;乡村振兴,关键在发展涉农产业。要用足用好国家对贫困地区在财税、投资、金融、产业、土地、人才和对口支援等七个方面的支持政策,充分利用本地独特的自然风光、民风民俗和历史文化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培育一批影响力大、竞争力强、辐射范围广、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级农业品牌。以产业发展带动乡村振兴,以乡村振兴促进产业发展,通过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促使贫困地区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三,是培养好人才。乡村振兴是一篇大文章,需要各类人才来书写。不仅要制定吸引和培养人才的专门政策,还需要脚踏实地建立长效的人才培养机制。只有做到了人才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干得欢,乡村振兴事业才大有可为、大有希望。

王彤院长表示,中国发展研究院将与相关各方凝心聚力,为乡村振兴伟业不懈奋斗。

西藏商务厅副厅长嘎松美郎,新华网浙江频道总经理廖晓华,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原主任、中国扶贫基金会理事汪向东为论坛致辞,中发院农业农村品牌战略研究中心主任、乡立方及火石品牌创始人宋小春,中发院农业农村品牌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乡立方及火石品牌合伙人徐大伟,老挝国农林部经济顾问徐国武,同程资本副总裁、同程文旅规划总经理尤俐,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教授吴伟祥等分别作了专题演讲。

论坛随后还进行了《乡立方方法30讲》新书发布会、乡村振兴县长圆桌论坛、乡立方倡议书诵读、新华网乡村振兴学院成立仪式、乡村人居环境治理圆桌论坛、乡村人居环境治理联盟倡议书发布等多项活动。

附:王彤院长演讲全文

乡村兴则国家旺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各位来宾:    

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和大家相聚在美丽的西子湖畔,畅谈脱贫攻坚,共话乡村振兴。作为主办方,我谨代表中国发展研究院向为筹备此次会议付出辛勤劳动的各单位及工作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也对百忙之中前来共襄盛会的朋友们致以诚挚的问候。

我们知道,2020年国际形势风云激荡,局部冲突此起彼伏,经济全球化遭遇严重阻碍,尤其是中美关系发生了质的变化,已由最初的贸易之争转向政治、经济、军事与外交等全面对抗,导致我国面临的外部环境不稳定性与不确定性增大,给我国和平发展带来严峻挑战。而国内经济也面临转型升级与新冠肺炎疫情的双重压力,经济社会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逐步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国内经济呈现出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决定要以科技创新、深化改革、高水平对外开放和社会发展新格局为4个抓手,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新形势下,农业与农村的发展构成了国民经济内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畅通农村经济循环、振兴乡村特色产业,是我们下一步要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我国内循环战略成败的关键。

2020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从“脱贫攻坚”走向“乡村振兴”,接下来到底应该怎么干,大家都很关心,却又方向不明。

我觉得,当务之急重在做到“三好”。

首先,是“做好衔接”。

没有脱贫攻坚,就没有乡村振兴;而乡村不振兴,脱贫攻坚就不可能巩固,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把乡村振兴作为脱贫攻坚的升级版打造好,作为民族复兴的“三农”篇章绘制好,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之策、长远之计,更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成败。

习近平总书记在各地农村考察调研时,曾多次强调要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一方面,尽管到2020年底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目标基本实现,但 “十四五”期间仍需要花较大精力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果,进一步提高脱贫的质量,有效防止低收入人口返贫致贫,切实增强脱贫的可持续性;另一方面,“十四五”时期又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力期,要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逐步把国家“三农”工作的重心从脱贫攻坚转移到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上来。也就是说,在2020年实现脱贫攻坚战目标之后,国家对“三农”工作的支持力度应该进一步加大,要建立政府涉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并将长期以来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扶贫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逐步扩大和延伸到支持乡村振兴上来。要通过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不断完善体制机制、法律制度和政策体系,推动形成农民稳定增收、农业持续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的长效机制。

再者,是“抓好产业”。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产业兴旺始终占据着关键角色。在新形势下,产业发展必须走科学化、集约化、市场化、品牌化道路。所谓科学化,就是培养或引进人才、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坚持科学种植、科学养殖、科学加工、科学储运等;所谓集约化,就是通过合作社或企业化的集约经营,制定生产标准,统一产品规格,扩大生产规模,从而产生规模效益;所谓市场化,就是通过市场手段配置资源,将优质资源向优势产业倾斜,同时打开贫困地区农副产品的线上与线下市场;而品牌化是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对提升产品的影响力和附加值,将发挥重要作用。

脱贫攻坚,重点在帮扶贫困农民;乡村振兴,关键在发展涉农产业。贫困地区普遍面临基础设施落后、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产业发展滞后等不利因素,如何变不利为有利、于困境寻突破,需要我们用足用好国家对贫困地区在财税、投资、金融、产业、土地、人才和对口支援等七个方面的支持政策,充分利用本地独特的自然风光、民风民俗和历史文化资源,发展诸如精品水果、生态食品、传统手工、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培育一批影响力大、竞争力强、辐射范围广、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级农业品牌。以产业发展带动乡村振兴,以乡村振兴促进产业发展,通过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促使贫困地区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三点,是“培养好人才”。

治国之要,惟在得才。去年的全国两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重点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权的战略资源。同时提出: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把党内和党外、国内和国外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功以才成,乡以才兴。乡村振兴是一篇大文章,需要各类人才来书写。各地尤其是贫困地区,要制定吸引和培养人才的专门政策,提高各类人才的待遇,优化人才成长的环境,从而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力。所谓“栽下百丈梧桐,引来四方凤凰”。人才除了要引,还需要大力培养。人才的培养不能纸上谈兵,也没法一蹴而就,需要脚踏实地建立长效的人才培养机制。只有做到了人才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干得欢,乡村振兴事业才大有可为,大有希望。

朋友们,脱贫攻坚的冲锋号角已经吹响,乡村振兴的宏图大幕已经开启,接下来一定会好戏连台、捷报频传。让我们携起手来,凝心聚力,倾注桑梓,为乡村振兴伟业聚力向远、不懈奋斗!

谢谢大家!

2020年9月14日于浙江


 
联系我们 | 精英团队 | 组织机构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13 www.china.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05009779号-1
主办:中国发展研究院 协办:中国发展研究院 承办:中国发展研究院 二度空间维护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 IE6.0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