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事会成员
杂志社组织机构
编委会成员
社委会成员
每期目录
智库经典案例
每期要闻
国策建言
国际视野
智库回响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中华智库杂志  > 每期要闻
东北经济下滑 吉林如何突围

东北经济下滑 吉林如何突围

陈旭东

2015年,东北经济告急。昔日风光无限的中国重工业基地又一次面临挑战。

 这一年,黑龙江、吉林和辽宁GDP增长率分别为-0.29%3.41%0.26%,这一组令人愕然的数据,宣告东北经济已经断崖式“硬着陆”。

 位于东北腹地的吉林,南接辽宁,北联龙江,在两地经济断崖式下滑夹击下,整体经济形势令人担忧。

 吉林挺住,东北这盘大棋才能峰回路转、绝地逢生。

 吉林如何突围?东北如何绝地反击?考验着各个层面决策者的意志、智慧和勇气。

一些地区崛起,就会有一些地区衰落,此起彼伏,在世界经济这个大盘中,无法幸免。东北经济下行最近几年已经屡遭病诟,其实不仅东北,山西、新疆、甘肃等中西部省份,近年经济发展也纷纷遇挫。而背后逻辑都是惊人的相似,国际、国内经济大势所迫,原有的经济动力减弱,新的经济增长点储备不足,可持续发展战略失察,决策导向失误,经济发展环境恶劣,成熟企业外迁,创新人才外流等等。

  类似的情况,历史上并非第一次发生,不同地区经济位次变化,这本身是非常平常的事情。那些今天超越东北的地区,也不等于明天就没有危机。到了一定历史时期,经济转型是每个国家、每个地区都要遇到的难题,除了受大气候的影响外,自身发展到了拐点也是重要因素。大宗商品跳水,经济增速滑坡,能源、重工等需求萎缩,这是一定历史时期经济发展到一定时期必然出现的问题。东北的经济结构以能源、重化为主,其他经济动能,如金融、商贸及文化创意、IT等服务业发展滞后,这样的情形,经济下滑已是必然。

 一、东北经济为何下跌

     2015年东北三省经济总量之和,只相当于广东省的88%;三省资金总量只相当于广东的60%;三省外贸进出口总额,不到广东的20%。

    一是东北地区工业的产权制度和产业结构老化,一直停留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改革开放后,以广东为代表的东南沿海地区,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迅速崛起,产权明晰,充满活力,后劲充沛。而东北地区产业结构比较陈旧,以傻大笨粗为基本特色,很多属于落后产能,不仅附加值低,还存在污染严重等问题。一些老国企仍然充当着“二政府”的角色,社会负担非常沉重。

    二是受惯性思维影响,东北地方政府一直比较强势,“有形之手”

对经济影响过大。政府不仅掌握了大量的社会资源和社会财富,还成为最大的投资方。其结果是“国进民退”,“房地产进实业退”“大投资进小买卖退”,“大政府小社会” 日趋严重。

    三是经济发展和市场竞争整体环境恶劣,政商勾联与政商对立造成社会严重不公一方面社会资源向少数与政府关联密切的企业倾斜,另一方面,没有背景的企业往往成为政府各个权力部门鱼肉盘剥的对象,社会整体创业动力不足。

    四是周边国际形势一直处于“半冷战”状态,计划中的“东北亚国际大开发”无法快速推进,理想中的经济增长点缺乏亮度。

    五是人口红利下降,人口出现负增长,外流严重。2003年到2013年,东北三省成为人口净流出地区, 以黑、吉为例,黑龙江全省常住人口从3815万人增加到3835万人,仅增长了20万;吉林省则从2703万人增加到2751万人,仅增长了48万人,如果考虑新出生人口,人口实际大幅度减少。人口外流从北京到东北的春运及重要节假日铁路、航空的客流严重失衡中,可见一斑。

二、吉林经济下行原因

      吉林经济衰退是东北经济大势的局部反映,但也有其自身的特点。具体体现在五个方面:体制性、结构性和资源性及央企紧缩性以及文化颓废性衰退。

 吉林经济低迷很重要的原因是吉林经济生态环境恶劣所致。有文章声讨:吉林是怎样“敞开大门招商,关上大门打狗”的?“官僚主义如何残害东北?”痛陈东北包括吉林的一些职能部门的官僚们的种种行径。

 2011年全国的(GDP)增速是9.3%2012年直接下降到7.7%,连续两个7.7%7.4%,吉林省2012年是12%,到20138.3%2014年减至6.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到2015年已达3.41%

    吉林曾被誉为“共和国长子,汽车、化工工业的摇篮”。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近几年,“长子及摇篮”的发展速度已经被长三角、珠三角等昔日的“小兄弟”远远地抛在后面。如今,吉林同时面临经济增速严重下滑、经济结构失衡、部分城市资源走向枯竭、人口负增长以及高技术人才不断外流等多重困境压力。

  增长乏力  体制僵化

  东北三省经济下滑,已经引起高层领导的空前关注。201549日至1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到吉林进行调研,同时主持了东北三省经济工作座谈会。李克强说:“我在东北工作过,算是半个东北人,讲话也就不客气了,你们的数据的确让我感到‘揪心’啊!

  在20148月国务院于下发的《国务院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第一部分就提到“着力激发市场活力,以简政放权为突破口,促进各类市场主体竞相迸发发展活力。”这说明国家已经意识到体制和机制问题束缚了东北经济发展。

    吉林省某中心主任对记者表示,体制和机制问题一直是制约吉林经济发展最大的障碍。以某市为例,前几年曾大力宣传是中国最有人情味的城市,从另一方面来讲,就是只要你有熟人、有朋友,能够先“舍”,就没有办不成的事,人治高于法治。否则,办事难,难于上青天。一站式服务,一次性告知,在有些政府部门还停留在嘴上和卡片上。

  长春市某研究所所长认为,改革对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但从横向比较,吉林的体制和机制改革相对滞后,这是此次经济增速大幅下滑的根本原因。

  投资减弱  结构失重

  据某国有银行吉林某分行负责人介绍,2014年上半年,房地产行业面临较大的库存压力,吉林的房地产投资呈现出降幅扩大的趋势,其所在分行的房地产贷款业务也受到很大影响。房地产开发商的投资减少了,势必会影响到钢铁、水泥、塑钢、家装等建材行业。当房地产投资一旦占据某一地区资产投资的比例过重,当整个投资出现回落,这一地区的经济必将受到打压。

  吉林某部门负责人认为,要想找到吉林经济失速的根本原因,必须加强对经济增长源头投资的研究。投资是经济产出的重要构成要素,投资波动必然导致经济波动,这是吉林经济失速的一个重要原因。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一旦投资拉动下降,像东北这样对固定资产投资依赖较高的区域,受到的冲击就会尤其明显。

  过度依赖固定资产投资束缚了吉林经济的发展,而经济结构失衡则是吉林经济下行的另一原因。一直以来,吉林经济结构的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国有经济的占比较大,重化工业的占比较高。在改革开放之前,吉林除了是农业大省外,一直优先发展重化工业,改革开放以来,没有抓住轻工业和服务业发展的大好时机,被东南沿海甩在了后边。

  2014年,吉林省服务业比重仅为36.2%,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2%。吉林省民营经济占全省GDP51.1%,与全国超过60%的平均水平相比,差距依然很大。即使是2014年快速增长的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数量,也比全国同期的平均增速分别低了1.73.4个百分点。

多数民营企业还处于中小型、低端的生产、加工和服务业,而大型的高科技民营企业的数量非常稀少。

  资源枯竭  人口外流

   东北的很多资源型城市已经成为资源枯竭城市。2008——2011年,国家分三批确定了69个资源枯竭城市(县、区),东北地区就占据了20个。当整体经济下行的时候,吉林某些资源枯竭型城市压力则更为突出。

  资源型城市主要以资源的开采、开发及初加工为主。这种相对单一的经济结构,自我调整难度较大,抗风险能力较弱。其另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第二产业占比较大,第三产业发展速度不足,地区产业结构因此出现明显的失衡。一旦林区和矿业经济大幅滑落,在没有其他产业支撑的情况下,就业将会非常困难。很多林区、矿区的职工只能和农区的人一样外出打工,人员的流失也会抑制当地经济的发展。

  经济不景气,百姓生活质量就会受到影响,这就会导致人口外流。别是高端人才的大量外流,有工作能力和有文化的青壮年的流失,导致吉林人口与社会需求同时在减少。

  人和经济的发展存在互动的关系,城市的经济形势好,个人发展也面临更多机会,自然就会对人才形成吸引力。同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相比,吉林的经济发展和个人发展空间对于人才的吸引力存在显著差距,因此也就很难留住人才。当高端人才出现大量流失,形成一种趋势的时候,对于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就可想而知。      著名学者易富贤撰写的《大国空巢》一书中分析了中国各省的人口结构,认为东北人口老龄化在全国最高而且非常严重,东北未来的人口危机是中国最严重的。人口增长呈现出后继乏力的态势,这将是吉林经济发展的潜在威胁。

  央企缩紧  带动趋弱

  央企在东北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2015年央企销售收入占吉林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主营收入的80%左右。

    央企在吉林经济当中具有特殊的地位,但是从现在的情况看,央企和地方经济、央企和央企之间的联系并不紧密,对地方经济的带动作用极为有限。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税收和就业,但是却没有为地方带来技术外溢和分工外溢,没有能够带动当地集群式的产业发展。

央企的体量较大,一旦央企自身增长乏力,其所在区域的经济就会受到较大的影响,最近几年东北经济出现问题的时候,这样的现象就更为明显。

   文化颓废  行为懒惰 

 一个地区的衰败和兴起,其决定因素不仅是经济上的,同时也是文化上的。马克思韦伯在《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讲到:一个社会的价值观,决定了这个社会发展模式和路径方向

 计划经济体制的单一性和封闭性使得员工对这个体制有强烈的依赖,觉得在体制内谋一职位是身份象征,并且产生对权力的崇拜情绪。具体表现在:国企中的雇佣关系不是市场关系,员工从中获得社会身份,享受国家提供的特殊供应和福利;员工缺乏自主的工作选择权力,对体制有强烈的依附性;员工的事业前景,过度依附于他的上级领导。直到现在,能够跻身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垄断国企仍然让吉林人趋之若鹜,成为就业的首选。因此,产生了体制内文化。

 体制内文化的压迫下,体制之外的人只能被动地选择自谋出路。混得不好也要装出来个样子,一些倒腾蔬菜的、鼓捣服装的、开三轮小面的、做饭修车的、理发美容的,留着炮子头、纹着刺青身,脖戴金链子、手捻佛珠子,坦胸漏背,招摇过市。形成了与体制内文化相伴相生的社会人儿”文化。

     在体制内文化和社会人儿”文化相混合的土壤中,形成了独特的东北颓废文化,颓废文化孕育和滋生的只能是等待、懒惰、享乐、势利、暴力、冷漠和对权力的崇拜,这种很原始很前现代的文化思维导致社会效率低下及社会不公和无序。在这种恶劣的社会环境中,能产生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吗?能迸发出创业的动力吗?

                                        三、吉林共攻坚谋略

吉林经济增速下滑,传统的“手刹”“脚刹”失灵,吉林面临背水一战。这种情势下,正可形成全面深化改革的倒逼机制。只有周密谋划,使出狠劲,敢于攻坚,全面进行深化改革,由等靠要变为闯改创,由“不会作为”到“善于作为”,才能真正走出困境。正如吉林省委书记巴音朝鲁,吉林省省委副书记、省长蒋超良,这两位吉林省党政负责人说的那样,在当前经济出现困局的情况下,更应该树立信心、群策群力,谋定而后动,打好遏制吉林经济下滑这场攻坚战。

    吉林省委书记巴音朝鲁表示 ,“我们现在遇到的困难是暂时的,我们有信心,有决心,通过牢牢抓住新一轮东北振兴的重大机遇,充分发掘优势,加快创新发展,吉林省不仅能够走出困境,更有可能实现弯道超越。”

  巴音朝鲁强调,吉林省要按照中央提出的“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突出发挥“五个优势”、推进“五项举措”、加快“五大发展”,做好“无中生有”、“有中生新”的文章,努力实现后发赶超,全面推进吉林振兴。

  巴音朝鲁指出,吉林省要牢牢把握“国企改革要深化、民营经济要发展、简政放权要彻底、市场活力要增强”的总体要求,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寻求新突破。着力推进全面依法治省和从严治党,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深化改革、推动法治、化解矛盾、促进发展的能力。

  吉林省省委副书记、省长蒋超良指出,体制问题和结构问题是影响吉林振兴的根本问题,要统筹调整产业结构和所有制结构,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政府要加强支持引导,推动深化改革,让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以及混合所有制企业等各类市场主体公平获得资源、平等参与竞争,引领产业结构调整。

   蒋超良强调,吉林省要用好长吉图为开放开发的这个大平台,特别是加强和扩大对俄、对朝、对韩、对日、对蒙等东北亚区域的开放开发力度。

  蒋超良表示,要做好“加减乘除”。“加法”就是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现代农业,培育新的增长点。“减法”就是淘汰落后产能,化解产能过剩。“乘法”就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放大创新倍数效应。“除法”就是增大一切改革创新这个分子,缩小一切干扰阻力这个分母,力求生产力最大化。同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创新体制机制,培育科技型企业,培养和引进创新人才,加大科技投入,完善政策措施,调动科技人员创造性,真正实现科技同经济对接、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对接、研发人员创新劳动同其利益收入对接。

四、吉林如何突围

   东北经济振兴的重点还在于改变发展思路,什么时候思路真正发生了改变,东北经济什么时候才能走出困境。

    吉林亦是如此。 

    观念上突围

    吉林省建制较晚,移民较多,传统的“盲流文化”“流寇文化”“投机文化”和“体制内文化”“社会人儿文化”及“官老爷”和“官本位”思想还在吉林这片土地上发酵和光大。因此,吉林要发展,要在振兴东北中有所作为,就必须彻底破除这些制约发展的陈腐观念。要求吉林各级官员,真正放下官架子了,真正成为人民的一员,真正全心全意为经济发展服务,真正为老百姓服务,吉林的经济就会迎来发展的曙光。这一条,看得见,摸得着;做做样子容易,坚持始终难。但也不是没有办法,只要拿出当年预防“非典”和现在“精准扶贫”的精神,层层包保,一级向一级签署军令状,纵向监管、横向督查,层层把关,形成“当官不作为,赶紧把家回”“当官别发财,发财别当官”的高压态势,再禁锢的思想也能解放,再陈腐的观念也能突围。

          措施上突围

    吉林经济下跌,表面体现在数字上,实质根子在吉林的经济大环境上,具体体现在吉林人不会创业、不敢创业、害怕创业、不得不创业、到外地去创业这五个方面。

    不会创业:眼高手低,小生意看不上,大买卖不会做。

    不敢创业:害怕赔本,抗风险意识和抗风险能力不足。

    害怕创业:每级政府都有几十个职能部门有处罚权,有些工商、税务、城管、环境、卫生、公安、消防、安监、食品安全、交通等职能部门更是花样百出地刁难、盘剥这些最底层的创业者。雁过拔毛式的监管和居高临下式的行政,让人胆颤心惊。

    不得不创业:全家待业、无老可啃、生计艰难,才不得不创业,创业的主观意愿和创业动力严重不足。

    到外地去创业:为了避免遭遇在本地创业的种种伤害,很大一批有一定劳动和创业能力的吉林人选择出境劳务,选择北上广深,这也是吉林人大批外流的一个重要原因。

    吉林经济发展滞后,拖了全国的后退,是吉林人没有创业和创新精神吗?回答是否定的。如何改变吉林的创业环境才是关键,因此,必须在措施上突破。

    一是,涉及人类生命健康、安全的行业要进一步加强监管外,其余一律放开。

    二是取消一切行政收费项目。

    三是取消一切地方政府职能部门制定的罚款项目。

    四是简化行政审批手续,提高办事效率,实现有效身份证“一证通”。

    五是要对全省近几年建设的基本空置及不饱和的各类开发区、园区、实验区、孵化基地进行彻底清查和梳理,对没有发展前景的园区,下大决心,“关停并转”,“还地于民”;对尚有利用价值的园区,依据不同情况,实行免费对外开放、不收租金、免除各种税费等政策,盘活这些“死地”。

    六是每个科级以上的政府公务人员要扶持一个创业项目,并列为公务员重要考核指标。

    七是是政府各级组织,省、市、县、乡、街道、村的各个行政职能机构,必须树立为提振经济服务是第一要务思想,谁在其中设卡刁难,谁巧立名目吃拿卡要,就坚决处理谁,一撸到底,绝不姑息。      八是政府各有关部门支持和鼓励创业、创新,对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创业和创新人员实行重奖,要向当年奖励“万元户”那样大张旗鼓。

    九是在国家税法框架下,对现有运行困难的中型企业和小微企业及新创办企业五年内免收一切税费。

    十是放开和开辟跳蚤市场,实行无条件准入,免除各种费用。

    十一是盘活大宗固定资产投资,对过剩的房地产楼盘,有选择地由政府租赁过来,采取免费、半费、补贴等绝对优惠的政策提供给异地创业的大学生、创业者及农民进城务工人员。让他们先安身,在立业。

    十二是社会公共资源全面向社会公开,在工程招标、政府采购、学生上学、企事业单位招工、廉租房使用、社保医保等方面公开透明,平等竞争,不要搞猫腻,不要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权力寻租,以权谋私。

    体制上突围

    吉林经济走出困境的根本在于政府要依靠自身力量发展地方经济,要学习市场经济比较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加大力度发展民营经济。提高民营经济在吉林经济体系中的重要性,让吉林经济重新焕发活力和生机,这是吉林经济走出困境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

  同时吉林应该坚定走简政放权、市场占主导地位的经济体制改革之路,解决政府投资过大过重、不可持续的问题,突出民间投资在市场竞争领域、在风险投资领域的主导作用,形成以民营经济为主导、产业结构持续升级的地方投资新格局。

    结构上突围

    吉林已经拥有比较完善的工业基础,从内生发展的角度看,应该紧紧抓住“中国制造2025”的历史机遇,通过数字化、技术化改造和升级,让传统工业迸发出新的活力。同时,互联网+等新技术带来的影响也是具有革命性和颠覆性的,在未来发展中要充分利用好新业态、新技术。

吉林的支柱产业过去是汽车工业、农产品加工、石油化工三大产业,现在又提出要培育四个新的支柱产业,包括医药、装备制造业、旅游业和建筑业。在做足总量,增强实力和增加效益的同时,还要优先发展服务业。将会对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形成拉动效应,有利于三产融合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

特别是在旅游业、特产业中,吉林的优势和活力始终没有发挥和释放出来,吉林要彻底改变“抱着金碗要发饭吃”的被动局面。长白山为中国八大名山之一,长白上的旅游不能总停留在初级阶段;“人参、鹿茸、食用菌、地道中药材”等珍稀资源,不能再“贵物贱卖、自贬身价”了。日韩从吉林进口加工后,以高于几十、上百倍的价格又返销给我们,这不光是在赚我们的钱啊?而是在打我们的脸!

    制度上突围

 吉林要突围,重点要在用人制度上敢于作为。

 20155月,为保持吉林经济平稳运行,防止出现惯性下滑,吉林省政府制定了实施定向精准调控,稳定经济增长的28条政策。一年来,同辽、黑两省比较,经济下行的速度相对放缓,但仍然没有阻止全省经济下行的步伐。除了外部大环境的影响外,从省内来看其主要原因还是各级政府职能部门“不会作为”、“不敢作为”和“不愿作为”所致。究其原因如下:

不会作为

吉林的有些部门领导习惯了发号施令,当市场经济无情地挑战长官意志时,当行政命令再也无法令低迷的经济起死回生时,我们的干部手足无措了,不知道该怎么干了,真的“不会”了。

不敢作为

别人不动,我也不动。“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的思想在一些干部中仍旧作祟,加上一些人屁股底下不干净,害怕拔出箩卜带出泥,心有余悸,观望等待,不敢作为。

不愿作为

一些干部过于看重仕途和利益,一旦升迁无望、发财无门,开拓意志随之减退,工作得过且过,浑浑噩噩混日子,不想作为,不愿作为。

 如何破除“三不作为”?是吉林经济突围的关键。正确路线确定之后,干部是决定性因素。这句话仍然不过时。在探索先进转型模式、深化结构调整、破除路径依赖、明确政府责任、加速国企改革、加强区域政策协调、扩大市场空间、采取激励举措、引导劳动要素流动、做好社会托底的同时,针对当前形势,探索出一条全新的干部选拔制度,充分调动每个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在干部制度上有所突破。把一大批敢想敢干、敢闯敢试、勇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干部提拔到重要的工作岗位上来,要打破年龄、学历等限制,探索“到龄干部”留任制度,把那些“占着茅坑不拉屎”的“三不干部”坚决撤换下来。

 吉林要突围,先在干部选拔、考核、任用制度上突围。

 在此,建议中央下大决心,下大力气,组织南北干部对调。在江、浙、沪、深、粤、重庆等发达地区,选拔一大批干部,职升一级,到吉林省担任部分市、县、区及重要委办厅局一把手,开创新局面;把本地的市、县、区及对应委办厅局的主要领导和后备干部交流到上述地区任副职,当好小学生。一个任期,至少3年。如是,拿出刮骨疗毒、壮士断腕、背水一战之勇气和魄力,吉林面貌10年可大变。

 
联系我们 | 精英团队 | 组织机构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13 www.china.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05009779号-1
主办:中国发展研究院 协办:中国发展研究院 承办:中国发展研究院 二度空间维护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 IE6.0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