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中国发展报  > 出版物
总能成功——人到五十也能创业

 

 

共和国同龄人品格的写照

  共和国同龄人,生于新中国,长在红旗下。共和国元年,是他们生命的发端。伴随共和国历史成长,是他们生命的共同轨迹。他们感受过共和国火红年代凯歌行进的豪迈,也经受过共和国风雨坎坷的曲折艰辛。在动乱岁月,他们有过激情、迷茫和反思;在少小年纪,他们经历过刻骨铭心的艰苦磨炼;在而立之年,他们勇立改革开放潮头,三十年如一日地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开拓奉献。共和国六十周年大庆之日,正是他们年届花甲,退出一线,享受人生之时。
  历史表明,共和国同龄人是在胜利中诞生、在挫折中成长的一代;是遍尝人间冷暖、感悟生活真谛、坚定人生信念的一代;是拥抱改革开放、敢于创业、乐于迎接挑战的一代;也是执着追求、自立自强、奋发有为、无愧于共和国荣光的成功一代!
  黄晓河《总能成功——人到五十也能创业》一书,就是共和国同龄人足迹与品格的真实写照。书的开篇,作者以“人到五十也能创业”的信念和成果,展现了共和国同龄人群体中“这一个”的独特风采。作者充满对亲人、对朋友、对国家的挚爱和感恩之情,娓娓道来自己的成长历程。由家庭而学校而社会,由从学而从政而从商,作者的人生道路,都走在共和国这片充满希望的热土上,都处在共产党领导人民坚韧不拔地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时代里。这就生动而有说服力地回答了,共和国同龄人所以具有坚定信念、美好品格和优异才干的源泉所在。正如作者深有体会地说:“打上这个时代烙印的人,即使天赋平凡,也无论处在何种环境和人生潮起潮落,最终总能成功,为祖国和人民做出贡献。”
  黄晓河作为新四军的后代,从小受家庭熏陶,立志奋发图强,报效祖国。他不隐讳动乱岁月参与红卫兵做过的荒唐事,并为此内疚终生。后到内蒙古边疆农村插队落户,与农民并肩战天斗地。三年后被推荐进复旦大学哲学系深造。后到中共中央党校任教,28岁任中央党校团委书记,接着任中央党校宣传部长,亲身经历并参与了改革开放初期的政治斗争风云。后投身于农村经济工作,在苏南任过县委副书记,又进入国务院系统的中国农村信托投资公司,驰骋海南与东北,为筹建海南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区和海南航空公司呕心沥血,日夜操劳,曾不幸遭遇车祸重伤。后在大连投资开发失利,跌入人生低谷。到知天命之年,他奋起重振旗鼓,投身上海房地产开发,旗开得胜,屡有建树,再创辉煌。
  黄晓河的人生足迹,可谓跌宕起伏、摇曵多姿。他从学,勤读多思,刻苦钻研,掌握理论,躬行实践。他从政,是非审于己,毁誉听于人,得失安于数。身处庙堂之上,犹能心怀百姓,为民申冤,为三农造福。他从商,顺应时势,不计得失,善于总结,创造财富。身处江湖之远,犹顾改革大局,热衷公益,惠及员工,回报社会。黄晓河为政从商有进退,人生有低谷,事业有曲折,但他信念坚定,正直平实,为政不投机钻营,从商不唯利是图,“悯人之凶,乐人之善,济人之急,救人以危”。这是一个有理想、有追求、有操守、有正义感与责任感的从政者与企业家的应有品格。《总能成功——人到五十也能创业》一书真实见证了黄晓河这一代共和国同龄人的光荣与梦想、理想与奋斗、呐喊与彷徨、进取与失落、希望与挫折、成功与遗憾、感悟与思索。他们的人生经历,构成了共和国历史的一页不可磨灭的篇章。
  总能成功,是全书的主题。这体现了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乐观自信的奋斗情怀。什么叫成功?作者以自己一生奋斗实践告诉读者,人生成功的价值,不在于赚多少钱,做多大官,住多好的楼房,开多好的轿车,吃多好的美味,有多少文物收藏。一个人只要尽自己努力,做过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有益的事,就是成功!做人是一生的事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足迹。成功的标准不止一个,成功的途径也不止一条。只要自己奋斗过,追求过,努力过,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得失成败终成天马行云,达到人生成功的理想境界,这就是人生的真谛。正如共和国同龄人编写的一首歌词所说的:“用平凡编织着人生,用奉献书写着业绩,让希望充满了生活,无怨无悔铸就了人生。”
  当前,国家正处于体制与社会的转型期,各种矛盾层出不穷。人们在物质生活富裕起来以后,渐渐面临着大量难以平衡和排解的精神问题。竞争的激烈,贫富的悬殊,信息的爆炸,冲突的增加,职业与家庭的不稳定,等等,给现代人带来太多的无形心理压力。而人的价值观、道德观的变化,发财欲望的不断膨胀,对生活的期望越来越高,攀比心理日趋严重,导致人文价值的沦丧,人的文化精神的失落。有些人便在对物质财富的占有过程中异化了自己的灵魂,善良的人性逐渐被窒息。为政者不少陷于“腐败门”,从商的不少流失了道德的血液,有人汲汲一辈子,唯钱是求,亏待父母,苛刻员工,欺诈朋友,累积一世除了钱就一“贫”如洗。社会上也经常发生“讲利不讲理,讲力不讲法”的矛盾冲突。如何重建人文精神,构建社会价值体系,构建人类美丽的精神家园,这是一个时代的大课题。从这个意义上,我乐意郑重地向广大读者推荐黄晓河《总能成功——人到五十也能创业》一书,人们从中可以得到一些有益启迪。

    周瑞金
   
2011年5月1日于上海

 

 

这本书如同书名也很成功

(代序)

晓河:
  一口气从下午到凌晨四时读完了《总能成功》。如同书名一样,这本书也很成功。书的魅力、动人之处在于赤诚,毫不掩饰曾经的成功与失败、辉煌与错误。一个坦荡、正直、奋斗、透明的人生跃然纸上。我读过不少自传类的书,作者多讲的是“过五关斩六将”,而甚少、甚至不提“走麦城”。自然,书的价值难免就打了折扣。如同你的球风好,这是由人品素质所决定的,无论顺境、逆境,几十年不变,难得可贵!我和程岩始终视你为可依赖的校友、朋友。
  看完全书,扉页上“谨以此书献给我伟大的母亲”,我理解这既是献给祖国母亲,也是献给你亲生母亲的书。这是不同一般的赤子心声;这是一个阅尽人生冷暖甘苦、花甲之年所发出的挚真之声。
  我们属于同一代人,对你所述,自有一份真切的感受和深深的理解。卅岁时,我曾写过“恐惧将尽青春路,悲歌疾步搏新程”的句子,六十岁时则有“朝霞晚晴无限好,笑吟归去踏落花”(宋振庭写过“大笑归去踏落花”)。如今六十有五,虽然告诫自己“年青时当应激情澎湃,年长则宜心平气和”(李源潮在我退休时的赠语)。但时不时有“心徒壮,岁将零”的感慨。如今,我算是退而未休吧,像小学生一样努力履职当代表(全国人大代表和市党代表),选择性地搞些研究(智库、教育及中国学),积极做志愿者(上海教育发展基金会、上海韩哲一教育扶贫基金会、市文化创意产业协会、市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会……)。四十多年来,我是政界、学界、业界的流浪汉,现在则回归教育、服务教育,通过公平教育,以消除代际贫困固化为己任。我看到你书中第60页专门有一节讲到你退休后将建立一个以你母亲命名的面向农村、专门资助农村贫苦家庭中那些考取大学又无钱上学的孩子跨进高校殿堂、改变命运的“教育扶贫公益基金”,我颇受感动。有位智者说过人生有四种境界:自然、功利、道德和天地。我觉得你正在追求道德和天地境界。我相信,以你母亲命名的教育扶贫公益基金,一定会得到再放、也放(黄晓河的两位妹妹——编者注)的支持。我与也放共事多年,始终认为她是个纯洁而真诚的理想主义者。
  我现在接替谢丽娟同志担任第四届上海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如果需要,我愿意全力帮助你实现回馈社会、报答母亲养育之恩的愿望。
  代向韦佳和宁宁问好!
顺致
  敬礼!


    王荣华
   
2011年中秋节

 

 

祖国母亲,育我于成

    我自知是一个资质中等禀赋平凡的人。在我的人生中错失过许多重要机会,有的机遇如抓住足以改变一生。客观而论,错失这些机遇有的是当时当地环境使然,但有些则是主观见事迟少敏锐所致。这也是我自我定位很平凡的根据。
    只是,我恰好赶上了一个伟大的时代。在我出生的几天后,人民解放军解放了我后来生活的城市上海,四个月之后新中国诞生。作为共和国的同龄人,我伴随祖国一起成长,见证了新中国成立之初美好的社会风气和三年困难时期,亲历了学雷锋的纯真年代和集体主义精神的熏陶,经受了十年动乱和上山下乡运动的考验,更有幸赶上了拔乱反正、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马克思早在中学时代的一篇文章已天才地提出:人们在对社会发生影响之前很久,已被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深刻影响了。
    这个由新中国成立所开创的伟大时代,影响和塑造了我们这一代人,使我们在顺境和挫折中学习和成长,养成了我们这代人的主流品质:不怕吃苦,吃苦而不叫苦,以苦为乐;集体主义,忘我精神,崇敬奉献;努力实践,执着专注,百折不回等等。
    打上这个时代烙印的人,即便天赋平凡,也无论处于何种环境和人生潮起潮落,最终总能成功,为祖国和人民做出贡献。这是我积六十年的人生感悟,也是我之所以写这本书的一个最原始的动因。
    在这里,我还要特别感谢三十多年来与我同甘共苦、相濡以沫的妻子:艰难中我们共同奋斗,困苦中我们一起品尝,我的任何成功都离不开她的支持和帮助;使我们在这个伟大的时代里,共同经历了人生的灿烂岁月。

    黄晓河
   
2010年9月15日于上海办公室

 

后 记

  去年9月15日,我在写出这本书的提纲和自序后,没想到会一发而不可收,把原定退休后再去写作本书的计划,提前在这一年12月16日写出了初稿。
  在这里,我首先要感谢几位老友,即中共中央党校的张谷泉主任、朱满良教授和中直党委的吴清彬部长,是他们提供了《中央党校大事记》、《中央党校通讯》等重要资料和一些重要时间节点的记忆,使我真实地回到那些过往的岁月;其次,我要特别感谢我的老父亲和我妻子,他们是我写出每一章节第一时间的读者,他们的评判和鼓励,使我在停笔二十余年后,重拾写作的信心和乐趣;最后我也要对我单位谢青所做的大量打印和查询的文秘工作,表示感谢。在至亲好友的帮助下,使我能够在较短的时间里,完成了人生的一件有意义的事。
  本书写成后,感谢人民日报原副总编辑周瑞金先生欣然写序。周瑞金先生集正气、才气和胆气于一身,在我国改革开放历史关键时刻的1991年,组织撰写发表了“皇甫平”系列评论文章,为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鸣锣开道,成为我国新一轮思想解放运动的先声。15年后,在全国改革开放第三次大争论的重要关头,他又挺身而出,撰写《改革不可动摇》评论,引起海内外舆论普遍关注,他每在重要时刻对重要事件都会发出自己的声音。他的序,为本书增色不少。
  当然,我还要诚挚地感谢今日出版社沈惠民社长,沈社长为本书倾注了大量心血;感谢学林出版社曹维劲社长及该社工作人员,是他们出色的工作,使这本《总能成功——人到五十也能创业》得以面世。

    黄晓河
   
2011年6月8日

 

再版后记

  与三个多月“独守青灯”的辛苦写作不同,去年八月这本《总能成功——人到五十也能创业》书稿出版后的经历,真是一段美好的时光。
  首先,我没想到这本书出版竟会给我九十高龄的老父亲,带来了莫大的快乐。或许是这本献给母亲的书,也概括描述了他老人家和我母亲年青时代的某些片段,引起他深深的怀念;也可能父母教育了我们这些子女,他有某种自豪感,父亲将我送他的一些书,都郑重赠送给他仍健在的战友和他们后代(因手头书不够,他自己两次到上海书城去购买)。看到父亲这样愉悦也给了我很大快乐!
  其次,我没想到这本传记又引起了同辈人的共鸣。我收到了几十位老同学、老知青和老朋友的书信及短信。在这些来信中,他们写道:“一口气从下午到凌晨四时读完了《总能成功》” ;“你的著作我是在关了手机的状态中细心读过的……几乎每个章节都让我含泪久思、思想受到了一次美好的洗礼” ;“感谢你给了一次心灵神交的机会” ;“一叶以知秋”,“你真实地描述我们这一代艰忍和光荣的历程。”这本流水账能获得同辈的共鸣,使我受宠若惊!
  再次,我没想到这本书还引起下一代的兴趣。他(她)们说:“祖辈和父母辈的故事,对我以及我们后代都是最好的激励和教育”。一些子侄辈的青年朋友,有的甚至自己到出版社买书相赠。这又使我看到一种希望!
  正是因为《总能成功》受到前辈的赞赏、同辈的共鸣和后辈的兴趣,因此,去年下半年这本传记出版后,今年五月又将再版。在这里,请允许我对三代读者所给予的厚爱,一并致以真诚的谢意和敬意!

    黄晓河
   
2012年3月21日

 
联系我们 | 精英团队 | 组织机构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13 www.china.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05009779号-1
主办:中国发展研究院 协办:中国发展研究院 承办:中国发展研究院 二度空间维护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 IE6.0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