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新闻动态
莫干山中青年改革开放论坛之一——中国智库的现状与未来(发言摘要)(三)
日期:2014-11-18    文章来源:本站    阅读次数:1598    [关闭]


坚持“两超”的智库品质

刘亭(浙江省政府咨询委员会副主任)
  我这个题目的“两超”,就是超前+超脱。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当中出现了过往罕见的词叫做思想库,在2013年决定当中这个思想库进一步定格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 这个智库英语是两个单词组成(思想+坦克)加在一起叫智库,不知道是不是这个说法。智库是思想库;同时,也是头脑企业,顾问班子,讲专门从事开创性研究的咨询机构。我是把它理解为一种咨询机构。与刚才李校长讲的智库四个类型非常相近。
      它主要是把各类专家学者集聚起来,整合才智。这是现代领导管理体制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最后的改革目标就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毫无疑问,在这个现代化当中,这个机构是不可或缺的。要是追溯更早的历史,其实最初是限于一些个人和单体。比如,门客、军师、参谋、幕僚,等等。后来随着社会进一步发展,近年来形成多个学科,多个学者作为智囊团队。这就是我们现在讲的现代智库。
       那么我们这个智库的情况,我看了一下媒体讲美国有一个统计数据,宾夕法尼亚大学2013年全球智库报告披露,中国智库跟我们的第二大经济体一致,拥有全球第二多的智库。2013年全球共有智库6826个。其中,美国智库总量是1228个;排名第二个就是中国426个。当然,这是按照他们的口径统计的。
      这次十八大三中全会提出的国家智库建设,起主导作用的还是习主席。从高质量智库开始,中国特色、新型智库都是他的原话,最后成为三中全会的决定。
智库机构本身有作为,你就有地位。但是反过来说,领导人虚怀若谷,对你的意见高看一眼,你也有地位。那我们不说这个官本位了,因为现在谁都知道,决策基本上也流行潜规则,好像谁大就拥有了真理。谁大听谁的,实际上官场当中尽人皆知。有的实际上是明规则,说起来还要有明确的制度作为支撑。
       我们自己的问题主要是两个:一个是没超前;第二个是不超脱。没超前就是咨询研究缺乏前瞻性、预测性。所谓不超脱就是咨询意见缺乏客观性、独立性。因此,要建设好中国特色的新型智库,我们要坚持“两超“的品质要求。超前就是下棋看五步。领导者之所以需要智库,就是因为他们成天忙于繁杂事务,根本无暇对一些复杂的问题作出系统的研究和分析。然而,他们所处的重要地位和决策的后果,要求他们尽量周详,慎之又慎。在此情况下,解决问题和引领未来的决策,必须依靠超前咨询的研究作为支撑。
这些智库提供的成果不会是单一的结论,而是基于全面占有信息资料,多方案比较论证。他们知道自己的使命仅仅在于指出种种可能性,以及对其影响分析。唯一的决策从来都是领导人或者领导集体做出的。正因为领导人在多谋的成果基础上进行判断,才会避免失误,保证决策的正确。
       那么,超脱就是不为五斗米折腰。你想说的如果和领导人一模一样,如出一辙,那你就是聋子的耳朵,没有用处的。智库应该是倾听实际呼声,反应民意诉求的时候,提出一揽子解决方案。任何领导人由于知识阅历和地位局限,都容易作出一意孤行的决断。但只要善于听取智库提交的全面分析和建议,就可以做到聚天下英才为我所用,集天下智慧为我所用。
      还有一个情况,我们国家不少的智库在内部研究阶段都可以做到“两超”,但是临门一脚的时候,却变成了哑炮和臭弹。因此,对于这些智库的负责人来讲,要倡导第二种忠诚。

 

 

打造中国智库的核心与生命内涵

常修泽(国家宏观经济研究院教授)
关于智库的讨论,我提出四个问题与诸位一起探讨。
第一个问题:智库的科学内涵是什么?什么叫智库?我认为,现在社会上对智库内涵的把握有两种倾向,一种倾向是过窄,就是严格按照国外智库的思想。我到台湾去,台湾朋友对大陆有那么多智库表示质疑。他们说,哪有那么多智库啊?号称智库的不都是你们党和政府的一些幕僚吗?另一种倾向是比较宽泛。这里有三类东西需要区别。一是智库与幕僚。我看到现在报刊上把中央一些研究机构的领导人,说这是智库的领导人物。我认为,搞错了。中共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央政研室,在我看来这些人士,这些机构不是智库,他们是党和政府的秘书班子,他们个人应该说是幕僚,不要把幕僚称之为智库。我觉得现在搞得太泛了。二是智库与咨询。咨询产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咨询产业也不应把它列到智库里面。牟秘书长讲了很多给企业做咨询。我说那算智库的一种延伸服务。那个按照学科应该叫做咨询服务业,算第三产业。那不能算是智库,应该把这个排除。三是高等学校这些研究机构、学术研究机构我们要分类。因为高等学校担负着基本理论研究,就是学科的基础建设。大学有很多这样的机构,笼统的把大学里面的科研机构称之为智库,我觉得有点过泛了。应该把大学里面从事国家发展战略研究那部分拎出来。在掌握宽窄问题上,我个人建议采取适中,不宽不窄,中发院算一个。
       第二个要讨论的是智库的法律地位问题。现在有几种法人,我们国家明确,第一是企业法人。有的智库据我所知,他有采取企业法人模式。比如,今天上午主持会议的中国改革发展研究院迟福林,他那个院,据我所知注册的是企业法人,是在大陆注册的。二类是事业法人。比如,某某院、某某所。三类是社团法人。有些社团搞研究也是不错的。这三类法律地位都很清晰,现在我觉得我们国家缺什么对象?缺公益法人,现在法律没有。我呼吁我们国家要有相关的法律,要给他们开辟正路,要让他们堂堂正正地活着,尤其不要逼着他去开更多的市场。
       第三个问题需要讨论,就是智库的生命核心、生命的实质是什么?我说智库的生命实质是独立经营。智库人员最本质的要求应该是心灵的放飞,思想的自由。刚才刘亭用了“双超”(超前+超脱),这个很好。
       最近有一个非常流行的口号叫做“智库不是自由撰稿人的联合体”,这个报上登了。这个话对不对呢?要看咋说。智库里面的撰稿人如果不自由的话,麻烦了。
       这里要分清区别,要分清宣传部门和智库部门严格的界限。宣传是干什么?宣传是宣传已知。智库是干什么?智库是探索未知。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我在这里并不是贬低宣传部门,宣传部门就是宣传已知,党和国家定了,就这么干,你去宣传。但是,能用这种模式要求智库吗?那不要发展了。
       假如你在智库里撰稿人思想不自由,那这样的智库有什么用?能出什么思想产品。智库是思想的创造者,你不让他心灵放飞,怎么能够出智慧,关键是要独立、自由。
      中国的智库缺什么?中国的思想界缺什么?就是缺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如果打算把智库办好的话,一定要解决独立性的问题,还有思想心灵放飞。否则,就是维稳的诠释者。
       第四点,我们国家有关部门应该要对民间智库的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当然,民间智库自己也要规范,也要完善。国家创造什么条件?我从两个方面讲。一个硬的,一个软的。软的是什么?国家应该给智库的领导和智库研究人员提供宽松的研究环境。有些东西你要明确地说,比如哪些你不能做,哪些做了就是当间谍。但是研究思想方面应该放开。硬的方面,国家在对民间智库方面应该执行国民待遇。因为国家给党政机关机构一年投多少钱?不得了啊!你对民间智库投多少钱呢?我们可以不要政府一分钱,但是能不能我们的成果出来之后,政府收购呢?
       我发现一个规律,强人政治,就是主事那一个人在操持这个院,主持这个院。我考察了几个院,我觉得这个风险很大啊。一有三长两短,这个院可就不复存在了。第一民间智库一定要培养接班人,没有接班人,就难以长久,不能可持续发展。第二个要有像样的队伍,有实力的科研人员。这一点非常重要,不能光靠你一个人在智库里。就是有一个规范和发展的问题。总之,中国的智库处在一个关键时刻,我是有喜也有忧虑。

 

 

 
联系我们 | 精英团队 | 组织机构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13 www.china.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05009779号-1
主办:中国发展研究院 协办:中国发展研究院 承办:中国发展研究院 二度空间维护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 IE6.0以上版本浏览器)